鹤山区总人口13万,60以上老人15000余人,其中12个省定贫困村60岁以上建档立卡老人户1128人,在家留守者居多。鹤山区高度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,在建设新时代富裕、生态、文明、和谐、美丽鹤山过程中,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。脱贫攻坚以来,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,对标中央关于乡村文明的要求,坚持“扶智、扶志”主线,在全区大力弘扬孝善敬老、倡导移风易俗,重点抓好示范带动,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,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,以家风带民风,以乡风促家风,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、崇尚文明新风,逐渐让文明新风融入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,为全区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了良好的内在基础和思想保证。
一、树立好家风,大力开展孝善敬老活动
一是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对帮扶村开展进村部、进家庭、进农户等宣讲活动。加大孝善敬老宣传教育力度,加强科普和法制教育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,引导农民破除陋习、树立孝老光荣的观念。结合文化墙、宣传栏、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新二十四孝图、好的家风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宣传展示。以快板、小品、短剧等多种艺术形式,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、通俗易懂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,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孝善敬老价值观。
二是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。在东齐、梨林头等村开展了孝善敬老星级文明户评选,在全村评出了孝善敬老之星等典型,每个星级文明户家里大门口佩挂了星级文明户标识,还给予了物质奖励,每位星级文明户充满了自豪感,有了星级文明户的牌子,家里儿女介绍对象都感觉到底气十足。全区先后有8名孝善敬老典型被评为鹤壁市季度好人。我们组织这些季度好人深入到农村、社区、学校等地开展道德讲堂宣讲,用身边好人好事带动身边人,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教育感染了广大群众,在全区形成了孝善敬老的良好风气。
三是强化文化惠民,倡导孝善敬老社会风气。抓住全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机遇,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设施。运用“三下乡”、“消夏广场”等载体,创作以“孝善敬老”为主题的文艺演出、全民健身活动,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,让群众成为孝善敬老活动的主角和主力军。
二、提高站位,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
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,农民群众的生产、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。可是,随之而来的,是乡村陈规陋习沉渣泛起,甚至愈演愈烈。特别是红白喜事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,越办越阔气,据乡亲们估算,一对新人从相亲到结婚,仅大宗礼金及开销合计下来,就需30-50多万元。农村的攀比之风越刮越烈,天价婚礼、豪华丧葬之风越来越让人不堪重负,已经影响到脱贫攻坚战的大局。
一是先后印发了《鹤山区文明村镇建设标准实施方案》以及《鹤山区“星级文明户”“好婆婆好媳妇”创评活动方案》、《鹤山区开展孝善敬老活动实施方案》。在城乡大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乡风活动,明确提出倡导“反对陈规陋习,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;反对封建迷信,提倡科学进步;反对黄赌毒;反对大操大办,提倡节俭之风”的四个反对、四个提倡,迅速在全区掀起了破旧俗、除陋习、树新风的高潮。
二是充分利用村内大喇叭、宣传车、宣传栏、墙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。重点宣传了《婚姻法》、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》等法律法规,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、村民家中。
三是组织全区驻村第一书记、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。党员干部转变观念,带头厉行节约。鹤壁集镇王荒村、教场村投资3万余元,建设了文化长廊、好人墙。利用鹤山好人的导向作用,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,用身边人、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,让移风易俗工作入耳、入脑、入心,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。
四是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。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先后在龙宫村、石碑头村、西杨邑村等村开展了“百姓直通车进基层助力精准扶贫宣讲文艺演出”和“党的创新理论万场进基层宣讲活动”,龙宫村采取了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,提高了扶贫政策知晓度,原创音诗画作品诗朗诵《我们来到鹤山深处》,反映了我区近几年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。西杨邑村自编自演了反映文明乡风“三儿养老”孝善敬老小品,贴近群众,引起了群众共鸣,深受群众欢迎。
五是开展集中治理。围绕村民自治,着重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。鹤山区围绕完善村民自治,完善“一約四会”制度,制定村规民约,将移风易俗纳入其中;成立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,禁赌禁毒会,建立健全监督执行和激励机制,实现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。鹤壁集镇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,成立专门班子,抽调精干力量,每年都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,要求村干部带头,以身作则。对于红白事大操大办、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,我们组织公安、司法、文化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,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到的实际效果。
三、强化措施,使乡风文明蔚然成风
一是在各村开展“咱们一起奔小康”基层宣讲助力行动。重点宣讲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、政策措施,宣讲各部门在扶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,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、汇聚精神力量,激发内生动力。
二是常态化开展文化“三下乡”活动。投入100余万元,在10个村建立了文化大院,20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,开展农村文艺汇演、送戏下乡、送电影下乡活动,为群众送上文化盛宴,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深入开展科技下乡、劳动技能培训等活动,拓宽农村特别是深山区群众眼界,提高了贫困群众自主创业、自谋职业的本领。如东齐、施家沟等村有16户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,梨林头、张家沟等村有100余户贫困户尝试丹参种植。
三是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。对有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的贫困户,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引导,帮助其树立脱贫信心。如通过认真劝解,说服毕吕寨村30余名贫困群众主动到金凤岭产业扶贫基地打工,西顶村10余名贫困户把民房租赁给康元公司,搞起了民宿。
四是弘扬“好家风、好家训”助力脱贫攻坚。区人民法院在扶贫帮扶村梨林头村开展了“好婆婆、好媳妇”评选活动,并对评选出5名“好婆婆”、5名“好媳妇”进行大力表彰,评选出典型有十年如一日照顾年迈老人的好媳妇,有视儿媳如女儿、婆媳关系融洽的好婆婆,通过这次评选在全村掀起了尊老敬老,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热潮。
五是扶贫干部带动乡风文明。春节期间开展了“四个一”活动,即在群众家里吃一顿饭、开展一次促膝长谈、帮群众打扫一次卫生、为贫困群众办一次实事,拉近了干群关系。现在我们正在开展“六个一”大走访活动,即为群众办一件实事、开展一次环境整治活动、组织一次消夏文化活动,开展一次政策落实精准排查活动,组织一次档卡大校准、进行一次应知应会知识学习和测试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,在全区营造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。